天问
天问,趋势营销专家,订阅制营销专家。悠托邦私域操盘手。M公司史上第一位退出的CD+高阶领导人。
文章数量:152
点击人次:1779854
- ·2017年06月
- ·2016年12月
- ·2016年11月
- ·2016年03月
- ·2016年01月
- ·2015年11月
- ·2015年08月
- ·2015年07月
- ·2015年05月
- ·2015年04月
- ·2015年03月
- ·2015年02月
- ·2015年01月
- ·2014年12月
- ·2014年10月
- ·2014年09月
- ·2014年08月
- ·2014年06月
- ·2014年05月
- ·2014年04月
- ·2014年03月
- ·2014年02月
- ·2014年01月
- ·2013年12月
- ·2013年11月
- ·2013年10月
- ·2013年09月
- ·2013年08月
- ·2013年07月
- ·2013年06月
- ·2013年05月
- ·2013年04月
- ·2013年02月
- ·2012年12月
- ·2012年11月
- ·2012年10月
- ·2012年09月
- ·2012年08月
- ·2012年05月
- ·2012年04月
- ·2012年03月
- ·2012年02月
- ·2012年01月
- ·2011年11月
- ·2011年09月
- ·2011年08月
- ·2011年04月
- ·2010年12月
- ·2010年10月
- ·2010年09月
- ·2010年08月
- ·2010年07月
- ·2010年06月
- ·2010年05月
- ·2010年04月
- ·基本逻辑分不清的人,脑子该用自来水冲冲了!
- ·曾记得初接触直销时听opp,台上的老师说直销是普通人创业的良机,不需要太多的投资就可以开始创业,后来又学习到'消费致富',如是,身为普通人的我钻进了直销行业,如痴如醉。因着对直销的痴,虽进来又出去,但总算没有离开。到现在,突然有些失望,只因为一句'直销是普通人创业的良机'才对直销有了兴趣,所以就在*公司花了485元办了个卡。现在发现办个加入两万三万已是常见,五万十万亦不足为奇。 如是我感到困惑了,都几十万的砸了,这不变成了投资了么?莫非才过了几年国人就都小康了,五万十万都是零花钱了?不解。后来研究一看,都双轨了。原来是靠对碰赚大钱,消费都忽略了。难怪小单都不要了,说是格局要大就要定位高。进来一碰就来钱,着时快! 我不知道直销发展到了什么阶段,亦可能是我悟性不够理解不了这种直销的做法,但有一点很清楚直销不是暴富,是通过建立庞大的消费群体,从而获得不在职收入。所以,看到很多都是大单导向我很困惑。 昨天听到郴州一朋友又换公司了,并没有太多惊讶,见怪不怪了。他们一帮人2010年到哈药,去年转到厦门一公司,现在又换平台。这几年很多本土企业开始发展了,选择也多了,似乎直销的春天真的来了。。。曾拒绝很多朋友的邀请回归市场,老实说我喜欢这个行业,但正是因为喜欢才苛刻。可似乎现在本土很多公司 和团队的这种运营状况总是不尽人意,太多了浮躁,总也找不到当年那种直销的感觉。记得刚接触直销那时的我们都在推崇管道的故事这本书,都在讲直销是修管道的事业,都在讲财务自由,发现现在很少直销人在讲管道的故事,再谈这些理念了,这很不正常,我们似乎应该回到最初再来看 ‘管道的故事’,回归真实的行业本质。--
- ·说:中国直销的出路在哪里? 2016-05-27 01:40:14 直销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会利国利民,用不好会坑国害民。直销一直倡导的有两个理念,1:给消费者物美价廉产品;2:给平凡人一个创业机会。纵观现在的直销,大部分是打着这两个旗号,宣传一夜暴富的理念,在坑人,没有几家真正做到直销本来的理念。现在的无数事实证明,并不是拿到直销牌照就万事大吉了。山东某康公司拿牌照一年了,他们的制度一开始,我们就看不上。果不其然,现在又要改制度,改来改去还是用一夜暴富的事业机会去忽悠人的。他们的最高的领导人,我们都是朋友,作为这家公司最高的领导人这一年收入只有十几万,那么整个公司的营业额可想而知。广东珠海某元也是拿直销牌照的,一年的营业额只有几千万。而现在的电子商务公司,马云的天猫,刘强东的京东,动辄就是一天几百亿,这是为什么?我们认为,现在传统的直销制度整合的都是直销人群,制度都是高门槛、高价位。试问,哪个消费者会去超市一次性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洗发水?我们问问自己会不会?如果我们自己都不会,什么人群会做这种模式?只有那些专业搞传销的,老百姓敬而远之,最后形成了,一帮帮的传销头子,忽悠了这家公司和消费者,然后组团忽悠下一家公司,最后留下公司给他们收拾烂摊子。但是直销公司老板并不一定懂直销中的这些深层次的东西,然后还是听信一些所谓的直销网头的建议,最后,网头走了,直销公司老板给他们收拾残局。所以,现在的直销已经进入一个怪圈,都是在炒作事业机会,没有几个真正的回归产品。如果直销公司还是按照过时的思路去走,很难跳出玩传销的范畴,还是过几天觉得不行了就换制度,在现在的产品流通领域始终是一个长不大的侏儒! 我们认为,未来最先进的模式应该是顺势而为。看看现在的世界大趋势在往哪方面发展?真正的一家好公司应该懂得“得民心者的天下”的道理,民心在哪里,在消费者和经销商手里。那么您看看我们设计的这套制度,是否会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支持,在中国做生意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最大的人口基数,直销是什么?是做的人的生意,精髓是复制,那么过去的直销模式恰恰不能让中国大多数人认可,那么我们的万能模式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横空出世的一颗新星,巧妙的解决了以上所有的问题,如果加上一个实力强大的实体公司的配合,将会无往而不利,必将横扫整个流通领域。 现在很多直销公司老板对直销并没有真正了解。直销公司老板衡量一个直销的奖金制度好坏,往往都是看是否能前几个月上大业绩,然后设计制度的人为了迎合老板,都是以高门槛、高价位为主。忽悠人投资大单,对于如何能增加重复消费、自然消费做的不够。造成了两种结局,一是起盘几个月之后新鲜感过去之后,所谓的先机过去之后,直销圈的人感觉先机过去了,不会有直销圈的人再进入,同时因为高门槛高价位,老百姓也不愿意消费,造成几个月之后直销公司的业绩停滞。然后直销公司老板一着急,就改制度,换团队,现在的新兴直销公司很多都进入了这样一个怪圈。 其实我们认为,一个真正优秀的直销制度,不但要有几个月能迅速上业绩的成分,同时也要有物美价廉,多样化的成分,真正的吸引多种人群。一个制度真正的精髓并不完全在于是否短期产生大量业绩,我们认为,几个月之后能保持持续的进入新人,进入老百姓,并且让大家在里面重复消费物美价廉的产品,形成一个稳健的长久的消费管道,才是更加重要的。 以上是开源一点不成熟的见解,欢迎各路英雄豪杰前来探讨!
- 【转载】 【推荐】徐贲:中国人的“雄辩”只为消灭对方
-
见佛杀佛
王蒙先生有一个小小说,叫《雄辩症》,说的是一个患上“厚皮逻辑症”的人去看医生,医生对他外科手术后无效,改用内科治疗,给他配了《逻辑学》的药,不料服用后出现新的症状。病人又去看医生,于是有了下面这样的对话。
医生说:“请坐!”
此公说:“为什么要坐呢?难道你要剥夺我不坐的权利吗?”
医生无可奈何,知道此公曾有过的事情,于是倒了一杯水给他,说:“请喝水吧。”
此公说:“这样谈问题是片面的,因而是荒谬的。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假如你在水中搀入氰化钾,就绝对不能喝。”
医生说:“我这里并没有放毒药嘛。你放心!”
此公说:“谁说你放了毒药?难道我诬陷你放了毒药?难道检察院的起诉书上说你放了毒药?我没说你放毒药,而你说我放了毒药,你这才是放了比毒药更毒的毒药!”
医生毫无办法,便叹了一口气,换一个话题说:“今天天气不错。”
此公说:“纯粹是胡说八道!你这里天气不错吗?即使是天气不错,并不等于全世界的天气不错,比如北极就在刮寒风,漫漫长夜,冰山正在撞击……”
医生说:“我说的今天天气不错,一般是指本地,不是全球嘛。大家也都是这么理解的嘛!”
此公说:“大家都理解的难道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大家认为对的就一定是对的吗?……”
王蒙先生描述的大概是不少中国人熟练运用“辩证法”的“厚皮逻辑”,这是一种很难治愈的恶疾,病根不在于缺乏逻辑,而在于滥用逻辑,当然是那一套可以让人无休无止“雄辩”下去,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诡辩逻辑。
虽说是“厚皮逻辑”,但其实“厚皮”的不是逻辑(逻辑只有正确与谬误之分),而是无羞耻地运用谬误逻辑的人。精神心理病研究者们把“厚脸”解释为一种与羞耻防卫有关的“自恋个性失调”(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盖巴德(Glen Gabbard)在《两种自恋个性失调症》(Two Subtypes of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中把这类失调归为两种,一种是“厚皮”,也就是以傲慢、嚣张、泼皮、强词夺理来进行自我护卫(自恋)。另一种是“脸薄”,也就是特别敏感、害羞、害怕与别人起冲突,因此以躲避和隐藏来进行自我保护。厚皮和脸薄的人格心理失调都会妨碍一个人与他人的正常交往,也都不能胜任人际正常交往所需要的理性清明的公共说理。有这两种人格失调的人都会把被别人说服或者承认别人比自已说得在理看成是“丢脸”、“失败”或“屈服”。运用厚皮逻辑的雄辩者往往不是不知道自己是在无理取闹,而是因为有不适当的自我防卫心理需要,所以会不择手段地阻止他们想象中的丢脸或失败。
在一个习惯于用高度敌情和战斗观念来看待个人意见和言论的国家里(这样的国家总是不能容忍言论自由的),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把不同意见之间的关系看成是一种不可调和的冲突或敌我对立,而不是追求真理和共识的一种常态和过程。对言论之间的不同,他们习惯于因异而仇,并且“仇必仇到底”,拒绝“仇比和而解”。这种情况在口诛笔伐式的大批判、大辩论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也是“雄辩症”和“厚皮逻辑”的病根所在。
雄辩症和厚皮逻辑如今也并没有消失,而是在一些人群中继续蔓延,连当教授的也难以幸免。孔庆东在《第一视频》中便有此雄辩:“谁说朝鲜人民正在挨饿了?我刚刚从朝鲜回来,朝鲜人民没有挨饿啊。朝鲜人民生活水平是不如我们,但是并没有挨饿啊,朝鲜人民生活水平相当于咱们90年代初期,你90年代初期挨饿了吗?你80年代的时候挨饿了吗?我任何时代都没有挨过饿,我从小长到这么大都没有挨饿,而且也没有看到周围一个人挨过饿。从60年代到现在,中国人民吃得好好的,红光满面的,你看我身体,那块儿像挨过饿的样子?”
一般网民的此类雄辩更是随处可见:“‘文革’武斗杀了太多人?怎么你没死啊?怎不说你们美国干爹杀了多少印第安人?”“叁年自然灾害饿死叁仟萬人?你家里死了几口人?你爹妈又怎样生下你的?”这样的雄辩在网络上“伍毛”与“美狗”之间的对决和对骂中每天都在发生,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恶疾。
“雄辩症”(包括它的厚皮逻辑)为什么是一种公共话语的恶疾呢?它的危害又在哪里呢?英国哲学家洛克(John Locke)在《教育片论》中谈到了这些问题和与儿童说理教育的关系。
首先,雄辩症混淆了说理和辩论的目的。它错误地认为雄辩不是为了明理,而只是为了在口角中争胜。洛克说:真正的说理用途和目的“在于获得关于事物的正确观念,对事物作出正确判断,区分出真与假,是与非,并依此行动。那么,切不可让您的儿子在争辩的技术和形式中长大,……不可让他羡慕别人争辩。除非您真不想他成为一个能干的人,而是成为一名无足轻重的口角者,在与人争辩中固执己见,以驳倒他人为荣,更有甚者,就是怀疑一切,认为在争辩中不可能找到真理之类的东西,找到的只能是胜利”。
其次,雄辩症使人思想阻滞,变得看不到也不愿服从明白的道理和清晰的论据,“不管别人已经给出了多么完善和令人满意的答复,只要能找出些含糊的语言,他便继续与人争辩,一方面挑起口角,另一方面一定要争出个高下来”。争论的一方患有雄辩症就已经非常糟糕,要是双方都患有此症,争论便成为一场必须战斗到底、消灭对方的口舌肉搏战。
再者,雄辩症的结果是越善辩越不文明,善辩成为一种对别人进行刁难和伤害的手段,成为“最不真诚、最不适当的行为”。你说“文革”武斗,他就硬说你有“美国干爹”,你说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人,他就把生下你的爹妈也捎带进去。雄辩症的不文明在于它的争辩总是对人不对事,而不是对事不对人,而且对人的态度还特别恶劣,尖酸刻薄,充满了敌意。
不少人从小在大批判、大辩论中学会了胡搅蛮缠、强词夺理、言辞嚣张,长大成人后,他们仍然以为辩论就该是这个样子,浑然不知这种形同泼皮的厚皮纠缠根本就不是有教养的说理逻辑。洛克认为,对于儿童的教育来说,专门学习辩论并没有好处,他建议将与说理有关的“修辞和逻辑这两门学科,按照通常的办法,随着文法来学习便可”。这是因为,“真理是需要经由成熟的、适宜的思考才能发现,并获得支持,而不是经过人为的激烈措词和辩论的方法就能得到的”。文法让人学会如何把成熟的、适宜的思考结果清楚地表达出来,而这才是真正需要用到修辞和逻辑的地方。
2013-10-10 17:04:32
还真是这样!